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2008-6-8
来源:未知
点击数:  10965        作者:未知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曦 妊娠 赈灾 海市蜃楼 振奋人心

    B.凋谢 惆怅 碉堡 风流倜傥 稠人广众

    C.飞镖 漂白 剽窃 膘肥体壮 虚无缥缈

    D.湍急 瑞雪 喘息 不揣冒昧 惴惴不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杂糅 黯然失色 不径而走既往不咎

    B.熟稔 戛然而止 偃旗息鼓待价而沽

    C.糟践 不落窠臼 沤心沥血变本加厉

    D.荣膺 为虎作伥 豆蔻年华直接了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 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C. 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D.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 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 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 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深海呼吸

    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是,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机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行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6.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水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7.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涉 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②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

    C.至乃尚书郎乘马,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

    (2)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4分)

    (3)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填空。(6分)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 》途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 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和“半壁见海日, ”;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取已经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背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的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的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衙门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动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食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在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六、(12分)

    20.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4分)

    ①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称端阳节。

    ②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厦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 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21.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4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22.《三楚中学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4分)

    版 次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校园新闻
    聚焦学校大事 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版
    班级采风

    第三版
    校际链接
    信息交流  汇四面八方新资讯

    第四版
    文学园地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详解

    一、(15分,每小题3分)

    1.答案、D

    【解析】本题从辨析形近字的角度设题来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A项赈与振同音,B项凋与碉同音、惆与稠同音,C项镖与膘同音、剽与缥同音,只有D项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分别读:tuān、ruì、chuǎn、chuǎi、zhuì。 近几年高考加强了对具有相同声符的形声字的考查,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法进行比较,解题时注意用好排除法。

    2. 答案、B

    【解析】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主要考了音同形异字。A项径应为胫,C项沤应为呕,D项接应为截)

    3. 答案:A

    【解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项中绘声绘色是形容叙述描写得生动。属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惟妙惟肖。

    4.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B项属于重复,“否则”是“如果不这样,就……”的意思,表示对上文的否定,应紧跟着说出否定的结果,因此应删掉“不采取紧急行动”。D项为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本题考查的语病类型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的材料涉及到现实生活的话题,给人以亲切感。病句辨析是高考的必考点,也是难点,同学们必须熟悉病句的类型和特点,具备必要的语法和逻辑知识,同时还要探究命题方式,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迅速识别病句。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顿号、问号和括号的应用能力。A项顿号的误用,规模小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为非疑问句,句末应为句号;D项是句内括号的误用,当句内括号的注释语的有标点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与叹号除外)应省去。

    二、(12分,每小题3分)

    6.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对照原文及与D项作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此题在设置是不太科学,C、D两项在表述上惊人相似,学生不需看A、B项,就可判定在C、D中选择。学会比较选择项应是一种考试技能。

    7.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参照第4段第一句即可推断D项错。

    8.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错在“特殊的肌红蛋白”。

    9.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整合信息能力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并无“深海潜水动物不能快速从水下上升”的信息。C项根据原文“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可以推断错。D项根据第4段第二句“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可知,人在下潜时,肺部的氮浓度会发生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10.答案:C

    【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11.答案:A

    【解析】筛选文中信息。B项均为“养尊处优”;C项前者为“崇尚空谈”,后者说的晋的上层统治者,不是“士大夫”;D项前为“养尊处优”,后为“崇尚空谈”,与题干不符。

    12.答案:C

    【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举朝以为放达(放达:过于随便,不拘礼法)”可以推断,应为批评。

    四、(24分)

    13.

    (1)答案: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4分)

    【解析】重点词:战阵:战场,资:收入

    (2)答案: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4分)

    【解析】重点词: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捶楚,用杖打。

    (3)答案: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重点词: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这几句文言文翻译从整体看并不难,但要翻译准确不容易。关键是要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子的通畅。

    14.

    (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丹阳送韦参军》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1]丹阳郭: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二)《暮春浐水送别》送别赏析

    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这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 绿暗红稀出凤城 ”。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 绿暗 ”;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 。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

    还是这个“ 古今情 ”逗出了三 、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眼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虚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廊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统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5.答案:(1)《变形记》 (2)沈从文 (3)势拔五岳掩赤城、空中闻天鸡、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均出自课本难试不大。第三题结合地方特色,采用了情景默写,这更能突出了对名句名篇的理解,是一种考试方向,同学们应引起注意。平时复习时可以有意识在归类背诵(如将写“愁”、写“离别”、写“水”、写“长江”等的名句集中起来)上下功夫。

    五、(22分)

    16.答案: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受。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注意结合全文去把握文章使用的材料,如事件、事物、景物、场面等。通过分析这些语言来体味作者对所写对象的感情。如本文“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这一句中的“快乐”与“拥”就生动表达了羊群期盼回家的心情,传递出了作者对这种生活场景的喜爱,再结合家代表着“温暖、温馨“就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答案。

    17.答案: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18.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中的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塑造的形象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一是这种形象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形象特征及它与周围形象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这种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理解形象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19.答案: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析。

    六、(12分)

    20.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此题把句式变换及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语境上又结合了楚地特色,较有新意。

    21.答案:示例一:(1)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2)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

    示例二:(1)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小洒黄花地。

    【解析】考查写串词,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衔接自然,讲究文采。

    22.答案:第二版:关注班级动态 展示青春风采;第四版:诗情抒写 赏千姿百态美文章

    【解析】这首题从题型上来说归于仿写类,一是要注意句式特点,二要结合版面特征。此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注重实用,颇有新意。

    七、(60分)

    【解析】 相对去年湖北作文考题来说,这首作文题入题容易,难度不大。从出题者的目的来看,应是通过引导考生去体味与感悟其中的文化意蕴及人生哲理,告诉学生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要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从学生的知识层面来看,由于与“三”有关的词语成百上千,每位考生熟悉的成语也应该不下于10条,以其中一条为话题,内容宽泛,开放性强。

    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生活现象和人生经验来灵活选取自己理解透彻、能激发自己联想、或感悟深刻的带“三”的词语来立意。像体现善于思考(三思而行)、自我反思(三省吾身)、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谦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的词语均可入题,亦可将其组合谈某一方面的话题,如写个人修养,可将“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等组合在一起谈。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你选定词语之后,就要严格遵循所选定词语表达的意思来写作。

     

    【译文】

    士君子为人处世,贵在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是只是高谈阔论,左手抚琴,右手持书,尸位素餐。

    我见过有些武文弄墨的人,谈故论今,头头是道,易如反掌,到了任用他们的时候,大多数人确不能胜任。他们处在太平盛世,不知道耕田种地的劳苦;地位处在吏民之上,不知道劳役的辛苦。所以,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不会处理事务。晋朝南渡之后,朝廷优待士族,有才干的 江南人士,都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机要。而其他那些只会武文弄墨的士人,大多迂阔荒诞,华而不实,不参与世事;如果他们有了一些过失,君王又不忍心用鞭鞑捶打来处罚他们,因此,就将他安排在轻闲的职位上,这就是庇护他们 的短处。台阁令史,主书监帅,各个王府。军府的签帅、省事等中下级官吏,都熟悉日常食物,办事准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都可以鞭鞑捶打,严加惩罚。所以他们常委以重任,这是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当时许多人都怨恨梁武帝爱惜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 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以车代步,进门就又人侍侯,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们一匹果下吗,他常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豁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候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一个个细皮嫰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

    古人吐痰务农的艰苦,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没有力气相互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 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 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 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 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 湍急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竣工 缜密 水蒸气 寸草春晖 漫山遍野

    B. 沧桑 销蚀 势利眼 卑恭屈膝 瑕不掩瑜

    C. 犒赏 装帧 水龙头 纷至沓来 民生凋蔽

    D. 毕竟 旋律 侯车室 摩拳擦掌 天崩地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 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 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任务,那就是作者自己。

    B. 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产以外的其他因素。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古典自由主义者称这为个人经济理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的竞争性劳动。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你们的经济事务。只要不约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追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每个人肯定会把自己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行为发挥到极致,使之尽可能符合经济理性和要求。

    不过,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真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它只关心效率的生产性和积累性方面,它只考虑到个人的求利行为动机及其经济理性化程度,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因素(如追求社会名誉)或环境义素(如社会政策)。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情。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所谓的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可见,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没有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无法提供一种完备而有效的经济效率论证体系。还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自由主义不但假定人是自私的,而且也假定自然世界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导致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付出了过于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第1期)

    5.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的一项是()

    A. 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 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的资源配置自然的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的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6.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B.。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础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C.个人行为的经济理论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所以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也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

    D. 尽管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论证体系有欠缺,但所主张的个人经济理性对提高效率还是有作用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0.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21分)

    12.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两题任选一题)(6分)

    ⑴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 写出杜甫“三吏”、“三别”中两篇作品的名称。

    ⑵ 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② 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15.本为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青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4分)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六、(15分)

    19.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20.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5分)


    21.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6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的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身躯、眼镜、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的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试题详解

    一、(12分,每小题3分)

    1.[答案] D

    [解析]〕A项“禅”和“擅”均读“shàn”,“煽”和“潸”均读“shān”,“阐”读“chǎn”;B项“庇”“筚”均读“bì”,“纰”读“pī”,“毗”“蚍”均读“pí”;C此项“侍”“噬”“恃”“舐”均读“shì”,“峙”读“zhì”;D项“湍”读“tuān”,“瑞”读“ruì”,“揣”读“chuǎi”,“惴”读“zhuì”,“喘”读“chuǎn”,D项读音各不相同,所以选D

    2.[答案] A

    [解析] B项“卑恭屈膝”应为“卑躬屈膝”;C项“民生凋蔽”应为“民生凋敝”;D项“侯车室”应为“候车室”

    3.[答案] D

    [解析] 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故造D

    4.[答案] D

    [解析] A项错,属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仿佛还感到有一个没有过场的人物”;B项错,“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C项错,应改为“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5. [答案] D

    [解析] A项可参看第一段第三行“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B项可参看第一段第五行:“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C项可参看第二段第十行“所谓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D项看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选项D的表述缺乏前提。

    6.[答案]D

    [解析]A可参看第一段倒数三行“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一句;B项可参看第一段内容;C项可参看第二段第五行“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D项参看第二段前三行的内容,可知“古典自由主义”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不包括个人追求和利。故D错

    7.[答案] A

    [解析]A项可参看第二段第八行“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B项可参看第二段后二句内容,导致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原因是“对资源有限制事实”的忽略;C项可参看第二段第四行“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C项的推断过于武断;D项可参看第二段倒六行“可见,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没有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无法提供一个完备而有效的经济效率论证体系”D项的结论在文中没有依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8.[答案] C

    [解析] “谢”应解释为“推托”

    9.[答案] B

    [解析] 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 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10.[答案] A

    [解析] B、C、D全是正常语序;A是介词宾语前置

    11.[答案] B

    [解析]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四、(21分)

    12.(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3)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13.(1)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1)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小石潭记》《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

    五、(21分)

    15.窗台上:衰败的藤草

    书桌上:玻璃灯罩、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

    书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鸡

    16.抛: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

    17.(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8.要点提示:“神奇”一是指在夕阳光线的照射下使书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丽,创造了无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阳照射在书架和书桌上,让我展开联想,思索艺术与人生。

    六、(15分)

    19.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0.答题要点: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

    21.作答要点:(1)要注意抓住“放漂”一书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

    (2)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3)除了简要评介图书外,还应有提醒其他读者继续参与该活动的内容。

    (4)注意按要求控制字数。

    七、作文(60分)

    22.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先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鸳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老人制伯衣被。杜环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子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子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

    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