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2008-6-8
来源:未知
点击数:  8845        作者:未知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目前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十一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1.依据文意,不属于“节能环保”措施的一项是
    A.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强度。
    B.实现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C.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实现节能目标。
    D.政府的政策通过市场起作用,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能源的低效率是必须改变的。
    B.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必须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
    C.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在复杂状况下,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D.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带来了经历驱动力,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立体光子结晶”作为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光子结晶”是指其构造精细,如光波一般,且晶粒呈立体排列的某种结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当反射光波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就可以进行增强或者减弱的操作或控制。
       日本大阪大学的高原淳一助教授使用光子结晶,开发出了环保型的白炽节能灯泡。由于普通的白炽灯泡会产生红外线而发热,所以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很差。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灯丝上红外线的放出,而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就可以制造出高效节能型照明灯泡了。 
       高原助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风险商用实验室的川弘助手等,正在开展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光子结晶的研究工作。所谓“自我组织化”,是指分子或小液珠等具有自我形成某种有规律结构的能力。比如,雪花的结晶会呈现出星形或六边形等的结晶,就是白雪的结晶,通过“自我组织化”而形成的。利用自我组织化现象,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来。 
       高原助教授首先采用硅珠开始研究。利用含有硅粒的液体,将物体浸泡后,再晾干,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终于通过自我组织化现象,得到了出色的光子结晶。利用该项技术,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就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而且如果对这种灯泡放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其红外线放射已被有效地抑制了一些。 
       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3.下列对“光子结晶”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光子结晶”是指构造精细、晶粒呈立体排列、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
    B. “光子结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可以控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强弱。
    C. “光子结晶”作为一种光学新材料,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较高。
    D. “光子结晶”能有效抑制从灯丝中放射出红外光波,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分子或小液珠的自我组织化现象,就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B.研究表明,只用采用硅珠,才能制造出色的光子结晶。
    C.研究表明,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D.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ían):怀恨。 ④褫(ch?)剥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 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C.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 今姑贷汝 贷:借给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博鸡者遨于市/师不必贤于弟子 B.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D. 博鸡者因告众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 袁州路长官施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品德好而自负,以至遭人陷害。
    C. 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第II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译: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译: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0.默写。(6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 。(贾谊《过秦论》)
    (2)景翳翳以将入,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 ,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亲朋无一字,____ 。(杜甫《登岳阳楼》)
    (5)____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6)过春风十里,____ 。(姜夔《扬州慢》)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2)《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3)“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请简述。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六、(10分)
    15.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们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事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6.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字以内)。(3分)
    示例:
    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答: 
    1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标题: 
    七、(70分)
    18.作文。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1、B 2、D
    二、(6分,每小题3分)
    3、C 4、C
    三、(9分,每小题3分)
    5、D 6、D 7、A
    四、(32分)
    8、(1) ①(3分)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4分)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3分)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9、(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10、(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抚孤松而盘桓 (3)我欲因之梦吴越
    (4)老病有孤舟 (5)白露横江 (6)尽荠麦青青
    11、答案要点:
    (1)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2)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3)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伯父葛朗台,但葛朗台不念亲情要打发他走。查理为了替亡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缺少盘缠。欧也妮十分同情查理的遭遇,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付她保管。
    (4)爱斯美拉达被伽西莫多救到圣母院后.国会再次判决她死刑。这激起了巴黎流浪人的愤怒,因此他们深夜攻打圣母院要搭救她。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在教堂里奋勇抵抗。克洛德趁乱骗出爱斯美拉达。国王下令镇压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五、(17分)
    12、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13、(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意思对即可)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六、(10分)
    15、(4分)
    错误 改正 
    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 顿生敬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 
    第二处: 对于他的助手 至于他的助手(或“对于”改为“而”,或去掉“对于”) 
    16、(3分)略
    17、标题: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或:全国牙防组被卫生部撤销)
    七、(70分)
    18、(70分)

    第一题材料见于: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经济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陈清泰
    2007年02月09日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节约资源与计划生育等并列为“基本国策”。这是一项重大政策调整。2006年第一次将降低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年度规划。尽管有多种原因,但这项任务没有完成。

    一、发展的“十字路口”

    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能源消费翻一番GDP翻两番的成就,这在世界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高耗能产业高速成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再加上低效生产能力淘汰迟缓,使形势发生了大的逆转。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消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十五”期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分别增长了187%、79%、119%。“十五”期间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增加28.8%,达到26.1平方米。与此同时,钢铁、有色、电力、水泥、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0%左右。现在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5亿平方米左右,但全国城市迄今累计建成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只有10.6亿平方米,仅占既有建筑面积的7%。
    现在,中国不仅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而且效率低。目前,中国是能源消费第二大国,但能源效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量排世界前列,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倍。
    这样,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9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5亿标准煤。五年的增量远高于过去20年的能源消费增长总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前20年低于0.5,迅速增加到1.0以上。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和能源消耗强度急剧增加导致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200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3.9%,铁矿石达到50.3%。相应的环境状况加速恶化,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估计2010年之前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
    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十字路口。一方面,按照远景规划,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投资将产生大量新增资产。近年投资率连年超过40%,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接近11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56.9%。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人均占有住房、私人交通、家用电器等也在迅速增加。每年大量增加的新增资产的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产生影响。如果不迅速在技术标准、能耗标准和法律构架内制定综合、系统的能源战略,采取经济激励政策降低能耗强度和提高环保标准,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陷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泥潭,在未来几十年被锁定在代价高昂、不可持续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不断产生的巨大资产增量,又为调整结构和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提供了空间。例如,在巨大的新增能源中我们有可能通过大范围技术创新和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可持续能源,使能源结构得到改善和升级。如果我们能吸收发达国家经验,在经济建设中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培育节约型消费养成,创造和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就有可能在节能环保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为此,必须加快对能源、环境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层面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综合政策并保障实施,使中国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这样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如果沿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增长的轨迹走下去,不仅这一增长过程本身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程度使全社会无法承受,而且逐年沉淀下来的可能不是财富而是包袱;如果在每年不断积累的巨大资产增量中,以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理念,把资产积累的过程当作技术创新和调整结构的大舞台,充分利用人类创新成果,我们就可能在能源环境上有大的突破。
    在这个重要十字路口,以怎样的理念、实施怎样的政策、如何应对挑战和机遇,将对中国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产生深远影响。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经济驱动力

    进入新世纪,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盘点第十个五年计划辉煌业绩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增长速度、投资规模、进出口总额等“量”的扩张方面,都是以较大的比例超目标增长;而在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直至体制改革等改善经济质量方面的目标,很多却没有实现。
    例如,十五计划GDP年均增长7%,结果达到9.5%。但能源弹性系数一改过去20年平均为0.5的状况,超过了1.0;十五计划要求2005年末全国耕地不少于19.2亿亩,结果却只剩下了18.3亿亩;十五计划提出结构调整是主线,但按经济普查前同口径,第三产业比重却逐年下降;十五计划要求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0年的1995万吨,降到2005年的1796万吨,结果不降反增了27%,达到了2549万吨。
    去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进出口总额增长24%。但十一五规划要求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的目标却没有实现。种种迹象表明,现在还在重复十五计划量的指标全面超额、质的转变不能实现的情景。
    中国长期维持资源密集、投资密集、劳动密集和高污染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是生产要素低价格政策和环境监管不到位提供了“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能源低效率是这种发展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按照一般规律,资源需求增加,资源价格上升,各个市场主体要么提高资源效率,要么寻找替代资源,要么放弃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或生产方式,使过量的资源需求受到抑制。同样,有效的环境监管迫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越来越高的环境成本迫使企业要么投资治理污染,要么采用新工艺实现清洁生产,要么退出高污染行业,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伴随这一过程,就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实际上现在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通过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等,就“节能优先”、“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行政信号”已经十分强烈,舆论准备也高潮迭起;另一方面,由于人为的扭曲,能源环境的压力没有充分转变为价格信号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驱动力,大多数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一方面国家一次次设定明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不断通过行政干预维护一个“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环境,抑制了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政策的导向与政策目标背离,这就使经济增长中的很多突出矛盾长期难以解决。
    现在政府还掌握着重要经济资源配置权、控制着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环境监管也不到位。这就使稀缺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多隔离在了政府层面,政府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经济信号正常地向社会传递。当各地政府和企业依据扭曲的经济信号各自决策时,就不断地重复出现土地管理失控、投资过热、高耗能产业和产品快速增长、环境恶化等突出矛盾。现在,企业可以轻易获得廉价生产要素、环境监管也不到位、利润还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转变增长方式”、谁也不愿冒险技术创新。在资源的低价政策下,谁多消耗了资源谁就多分享了经济利益;在环境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哪家企业认真治理污染,就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实践“科学发展观”、“节约优先”、“环境友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离不开政府的努力;为实现十一五《纲要》的能源环境目标,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就“经济政策节能”方面,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工业化、城市化是对能源需求最旺盛的时期,这是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实际上发达国家都曾经历了这一过程的话,那么能源的低效率则是不能容忍的。不能以“重化工业阶段”掩盖能源的低效率。这是政策不到位和技术低级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实际上政府早已看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但多数市场主体依然沿着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路径前进。实践证明,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3、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实行燃油税”等。《纲要》还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可见中国政府推进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决心。驱使国家下定决心的是能源的稀缺性和环境遭破坏的程度。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4、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过度使用行政性工具,不仅有技术难度和增加管理成本,而且会带来社会不公,还可能制造假相和伤害经济发展。重要的是使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技术标准、法规、经济激励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5、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按现有要素价格企业利润还在增长的情况下,无论是调整结构,还是节能降耗都很难进行;当要素的市场价格使那些低效率的产业和企业无利可图时,转变增长方式就将成为市场主体必然的选择。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谁也不会为之所动。优越的环境会助长惰性;危机的形势才会调动人们的潜能。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对于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90%的日本,是巨大的打击。但日本企业潜心开发节能技术,不仅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取得了大的突破,而且以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产品一举成为世界抢手货,反而成为石油危机的一个赢家;80年代前期,短短的几年日元升值超过40%。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日本企业是巨大的挑战。结果,一批企业倒闭了,但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反而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二题材料见于:

    《科学世界》:光子结晶控制光线
    2006年01月05日 《科学世界》

    玉虫的颜色会随着观察它的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其颜色的变化并不是由色素决定的,而是由于在其表面存在着细微的有规律的结晶。分布于玉虫身体表面的这种光子结晶,由于可以作为控制光线的材料而引人注目。它可以用于开发光配线设备或者节能型产品,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

    将某种光线幽禁起来,或者把特定波长的光波进行放大,“自由地对光波进行操作和控制”,这种看似魔术师般的想法正在变为现实。而一旦实现,就可以把现在各种机器设备中的金属配线变换为光纤配线等。而“立体光子结晶”作为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所谓“光子结晶”(Photonic Crystals)是指其构造精细,如光波一般,且晶粒呈立体排列的某种结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当反射光波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就可以进行增强或者减弱的操作或控制。由于玉虫(又称吉丁虫,是一种色彩艳丽的甲虫,外观和叩头虫很相似)的身体表面也具有类似的有规律的光子结晶构造,所以当观察角度不同时,其颜色也会发生改变。
    由于加工十分困难,光子结晶作用的实验验证被推迟了光子结晶的性质由其具有怎样的周期性排列所决定。
    日本大阪大学的高原淳一助教授使用光子结晶,开发出了环保型的白炽节能灯泡。由于普通的白炽灯泡会产生红外线而发热,所以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很差。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灯丝上红外线的放出,而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就可以制造出高效节能型照明灯泡了。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在灯丝表面生成出一种光子结晶,它能够使红外线光波不复存在或者不会从灯丝中放射出红外光波。
    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会降低制造光子结晶的成本最近,美国圣地亚哥国家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在作为灯丝材料的钨丝表面,制造出了光子结晶,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它对红外线可以产生抑制的效果。在钨丝的表面制造出密集分布的微小棒状体(高约7微米,长宽各为350纳米,即红外光波长的一半),使其如井架般林立,并立体排列,就能阻止红外线从被电能加热的钨丝表面发出。但是,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经费。
    高原助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风险商用实验室的川弘助手等,正在开展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光子结晶的研究工作。所谓“自我组织化”,是指分子或小液珠等具有自我形成某种有规律结构的能力。比如,雪花的结晶会呈现出星形或六边形等的结晶,就是白雪的结晶,通过“自我组织化”而形成的。利用自我组织化现象,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来。
    高原助教授首先采用硅珠开始研究。利用含有硅粒的液体(硅珠胶体),将物体浸泡后,再晾干,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终于通过自我组织化现象,得到了出色的光子结晶。利用该项技术,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就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而且如果对这种灯泡放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其红外线放射已被有效地抑制了一些。
    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第五题参考材料:

    一篇不可忽视的精彩美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赏析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最初刊于《广州日报》,后转载于《读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以诗化的语言、独特的物象,给全文营造出了凄婉、明丽的意境,写出了如叶归根的游子对如叶落地的已逝母亲的无尽思念,写出了游子长年在外飘泊追求自己的事业而未能很好眷顾母亲的愧疚。感情真挚、缠绵、含蓄、深沉,读来足可使人黯然下泪。下面笔者就其文题、主题、诗化的语言作一点赏析,不是之处,请朋友们多多批评!
    一、精彩的文题,令人拍案叫绝
    我曾说,文题,应如美女的电眼一样,具有勾心的奇效,使人一见,不敢弃去。这篇散文的题目,就有这样一种夺人眼目的光辉,读者见之,心喜若狂。“落叶”这一物象,从全文来看,是比喻母亲的离世,这很平常,可是后边紧跟出来一个“蝴蝶”,其效果就不一样了。“落叶”本是无生命了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很易联想到“死”、“凋零”、“愁惨”这些字眼,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与“蝴蝶”联系起来的,“蝴蝶”是什么?色彩鲜丽,在阳光里翩翩起舞,这姿态多么美好,这多么富有朝气,这是鲜活的生命。“落叶”与“蝴蝶”一死一活,一冷一热,这怎么能联系上呢?而作者偏偏联系上了,这是一奇。当然,题目如果仅仅说“落叶是蝴蝶”,这题目,会显得非常呆板,这样的命题,好比一个漂亮的美女被人挖去了眼睛一样,瞧第一眼便倒人胃口了,谁愿意再去瞧上第二眼呢?文题真正特别神奇的是作者在“蝴蝶”二字前加上了“疲倦的”三个修饰语。“落叶”与“疲倦的蝴蝶”联系起来,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飞起来了,可以说如天空陡现的一道彩虹,让人定足静赏了。为什么有了“疲倦的蝴蝶”这样的字眼之后,文题就会飞起来了呢?“疲倦的蝴蝶”本身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只蝴蝶,只是飞累了,只是飞疲倦了,它只是暂时在这儿停歇一会儿,一旦养足精神,便会振翅舞于草间。这是生命的暂时休整,而不是生命的死亡。“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这个题目,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联想,母亲现在并不是真的死去了,而是一时劳动倦了,等到她老人家气色好了之后,她一定会重新振着起来。母亲并没离开我们,她只是一时睡去了。这样的意境,创造了一种美好,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慰安!这个题目,与台湾作家陈启佑曾写过的一篇小说《永远的蝴蝶》,有着同样的魅力,甚至可以说,这个题目比《永远的蝴蝶》还要耐人寻味。
    二、母亲永逝,游子愧疚深深,痛伤绵长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4段是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夕阳老去西风渐紧叶子下落以及叶落时自己的乐观心态。5—16段是第二部分,写游子回到故乡,母亲已逝,心中充满内疚和种种痛伤。最后的17段是第三部分,回应开头,想像母亲并没有死去,只是像一只疲倦的蝴蝶睡着了。
    第1、2段写“夕阳老去,西风渐紧”,叶落了,秋天来了,人也多愁了。这是一般人常有的悲秋情绪。但作者在第三段便将这种伤感情绪陡地扫去了:“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给文章着上了乐观快乐的情调。紧接着在第3、4段,作者又将这种乐观快乐的情调进一步推向高潮,将人的心绪引入明丽美好的境地:“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作者这样写,实际上已注入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独特的哲学思考。从广义的角度看,叶落并不可悲,它是一种美好,死是一种身心困倦后的暂时安睡。
    第5段,作者将自己的归乡与叶落联系起来思考,“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自己现在回归故乡,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故乡的老树、炊烟、山崖、白羊、屋檐、冰凌、红辣椒,看到了为“我”讨来一生盛宴始终深爱着“我”的母亲。由母亲为儿奉献的情景,“我”开始了反省,“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长期远离故乡,只是想着自己,想着自己的事业,而未从心灵深处想一想母亲,忘记了对母亲施予关爱。
    想到此,我决定回去,去看看母亲,可是母亲已如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再也没有醒来。此时此刻,“我”心里了无限感叹,“我”感叹“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母亲已走了路,永远不会回来了,“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什么?只是幻想,“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我要常回家看看。
    然而一切都不能了,母亲真的已走了,现在天冷了,叶子落了,在缓缓凝固。周身充满了寒冷。“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现在大风一直在刮,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我”失去母亲的保护,“我”感到没有了依靠,生活得不踏实不自在。要是母亲还在那该多好!母亲健在的时日,我没有强烈地充分地意识到母爱,现在当失去母亲之后,我才觉出母爱宝贵和重要。
    母亲是真的走了路了,可是母亲,你怎么能走呢?“我”深深地想着你啊,念着你,你不会走的。你是那一只疲倦的蝴蝶,只是暂时离去,你像那蝴蝶正静静地收拢着自己一生的美丽。当蝴蝶重新振翅飞回来时,你就回来了!“我”在幻想着,母亲,你不会舍儿而去的,当你精神饱满时,定会回到老屋的。作者这样结尾,给读者带来了希望。
    三、诗的语言,使人百读不厌
    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这是一首诗,因为文章全篇所使用的诗的语言,徘徊文中,上下俯仰之间,我们感到的是诗的真趣味。
    1、 诗歌语言富有哲理,充满辩证意味,启人深思。
    例: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到楼下邻居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
    2、诗歌语言富有浪漫色彩,能撩拨起读者美好的遐思。
    例: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3、 诗歌语言注重细节的典型性,很易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例:
    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4、 诗歌语言新颖奇特,足以振奋人的精神。
    例:
    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
    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
    每天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读到一篇美丽的文章
    作者:自在飞花

      晚上,倚在床头看书,在《读者》2007年第一期上,读到了朱成玉的一篇文章,那个标题,像闪烁在暗夜的璀璨宝石,一下子照亮了我的眼睛,那是怎样诗意的一个文题啊——《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我吃惊于作者怎会有这样奇美的想象!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这是文章开头的句子,一股扑面的秋风,一地金黄的落叶,一丝淡淡的愁绪,构成一幅素淡的画,画中有个愁思缠绕的人儿,人儿比黄花还瘦!
       该要有怎样的细腻,该要有怎样的敏感,该要有怎样的灵巧,才能酝酿这样美丽的句子?我读着,唏嘘感叹,羡慕不已。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落下来的叶子中的一枚。
       想象着作者观看落叶的情景,想象着她身与叶浑然一体时的情思,想象着能写出这样美丽句子的女子,该是怎样的清丽、婉约、安静和优雅,我抱着书本发了一会儿呆,才接着读下去。
       下面的文字,思绪飘回了故乡:
       我看到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开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
       我看到母亲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
       像这样美丽,精警的句子还有很多,我细细地读着,心和着作者心跳的节拍,望秋景而思乡——那曾经贫穷,荒凉的家乡,给过我们多少委屈和怅惘的家乡,那个我们拼命奋斗想要逃离出去的地方,却在当我们真正远离它的时候,牵扯我们的衷肠,走进我们的梦乡,在我们的身体疲惫的时候,它仍然是我们永远的安憩地,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喜欢这样的文字,美丽而不苍凉。
       喜欢这样的文字,情真而又悠长。
       喜欢这样的文字,乡愁的牵绊让美丽的落叶,疲倦的蝴蝶般收拢翅膀。

    设题:
    1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行文思路很清晰,请你说说⑥至⑧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6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本文是以“落叶(或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13.由山崖写到屋檐,再写到母亲,它们由远及近从写物到写人。 
       14.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15.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 
    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16.(答案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2分。) 
       17.(答案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