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1954年高考语文题
2008-8-24
点击数:  1969
  • 注意:
    (1)第一类考生(报考理工农医者)免答第五题。
    (2)第四题答在试题纸上,不必另外抄写。
    一、作文(第一类考生的考卷占总分数70%,第二类考生的考卷占总分数60%):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请注意下列各项:
    (一)要在75分钟内写完这篇文章。
    (二)先把这篇文章写完,再回答其他问题。
    (三)作文评分的三项标准——
    1.思想内容,
    2.表达方法、层次、词句结构,
    3.正字及标点符号。
    二、试分析下面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占总分数10%):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三、试标点下面的一段文章(占总分数8%):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四、填空白(占总分数12%,答在试题纸上):
    (一)填成语
    逍遥自在 连绵不断 仓皇失措
    挺身而出 横七竖八 置之度外
    斩钉截铁 堆积如山 明珠暗投
    试从上举各成语中选出三个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列各句的空白中。
    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_____ 了。
    2.这样,宋师傅地下__________的棉花包,一天比一天减少。
    3.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__________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
    (二)填词汇
    试从下列各句所附的三个词汇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填在各句的空白中。
    1.1940年新政权_______以后,提倡自力更生,发展纺织,发展种棉。(建设 建立 建筑)
    2.文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__。(反应 反射 反映)
    3.她从来不显露她和这些人们中间有不可_______的怨恨。(调解 调动 调停)
    4.他们_______到一个月以后那些绿油油的桑叶就会变成雪白的茧子。(理想 思想 想象)
    (三)填虚词
    试在下列各句中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虚词。
    1.况且,____想到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2.今_____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3.______他们都负了天天在增大的债,可是他们那简单的头脑老是这么想,只要蚕花熟,就好了。
    4._____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
    5.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______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五、试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一类考生免答。第二类考生的考卷占总分数10%):
    (一)祥林嫂是哪一篇作品中的人物?
    (二)《诗经?硕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三)《愚公移山》出在哪一本书?
    (四)马烽的《一架弹花机》中的主角是谁?
    (五)艾青的《幸福的国土》的体裁是什么?
    (六)鲁迅在五四时期发表的三篇反对封建主义的作品是什么?
    (七)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用什么题材写的?
    (八)陆游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九)《羌村》三首是谁作的?
    (十)《水浒》是什么人的著作?
    195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作文(无答案)
    二、作者说明在开追悼会时自己感到的悲痛。他说明虽在悲痛中也得写文章来纪念被屠杀的青年。他明知这种悲痛将使敌人快意,但也在所不顾。他对于祖国青年极端爱护,对于摧残他们的一切恶势力极端憎恨。这显示出作者爱恨分明的革命感情。
    三、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四、填空白
    (一)填成语
    1.置之度外 2.堆积如山 3.斩钉截铁
    (二)填词汇
    1.建立 2.反映 3.调解 4.想象
    (三)填虚词
    1.一 2.以 3.虽然 4.不但 5.即使
    五、(一)《祝福》。
    (二)表现劳动人民不平的呼声,直斥盘踞高位的人,以“糟害人的大老鼠”称呼他们。
    (三)《列子》。
    (四)宋师傅。
    (五)诗歌。
    (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七)土地改革。
    (八)宋朝。
    (九)杜甫。
    (十)施耐庵(或罗贯中)。

热门评论
  • 暂无信息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