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详解
2008-3-18
点击数:  3486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全国老课程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用)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 zhuó shù shēn gāi

    B. zhú   shù chén hái

    C. zhú sù shēn hái

    D. zhuó sù chén g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 干涸 兴高采烈 哄堂大笑

    B.睿智 池塘 绵里藏针 世外桃园

    C.暴躁 楹联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D.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3.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

    A.暴发 抚养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一10题。

    化 学 制 剂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海洋造成的污染。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和辐射线共同改变着生物的根本性质。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有时候,这些化学药品会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植物毒死了,牲畜得病了,曾经一度纯净的井水,也给饮用它的人群造成了危害。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但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能够奇迹般地适应了它们,也无济于事,因为各个实验室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使用。这些药品的数字实在令人震惊:每年有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与之适应。其后果还不容易被我们所预料,因为它完全超出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和经验。

    4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而研制出来的基本化学药品就超过200种。这些粉末、喷雾液、烟雾剂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它们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这种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邀游。可是,人们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仅仅是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或老鼠等。

    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以后,杀虫剂便逐步升级。因为有的昆虫已演化出对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于是,人们又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再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还要毒的药剂。然而,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适宜于一切生物生长吗?

    7.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8.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的一项是

    A.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

    B.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

    C.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等化学药品的普遍使用,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

    D.那些药品中的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历史。

    B.化学药品中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地、河流、海洋,这是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

    C.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暂,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D.无论化学药品的毒性有多大,有些害虫总有办法演化出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人类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动植物的质量。

    B.化学药品和辐射线能够改变生物的根本性质,所以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化学药品和辐射线。

    C.仅仅为了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老鼠等,可见人类研制化学药品是得不偿失。

    D.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所以化学药品也将会永无止境地研制下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札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大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DL,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 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 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情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第Ⅱ卷(共108分)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②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咯而不议。快乐的 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18.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5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

    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六、(12分)

    2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分)

    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 ,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23.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6分)

    三亚海南  晴 24—32℃

    漠河黑龙江  小雪  -22—4℃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24℃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大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大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 基础知识部分:

    1、 【答案】 A

    【解析】“著”为多音字要多加注意,“束”注意声母的平舌与翘舌,“娠”、 “赅”注意准确把握声母。

    2、【答案】C

    【解析】A项中“寒喧”中的“喧”应为“暄”。B项中“世外桃园”中的“园”应为“源”。D项中“走头无路”中的“头”应为“投”。

    3、 【答案】B

    【解析】“暴发”指突然发作,“爆发”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因此①句中应填“暴发”。“赡养”对象是老人,“抚养”对象是下一辈,因此②句中应填“赡养”。“盈利”指获得的利润,是名词。“营利”指获得利润,是动词。因此③句中应填“营利”。

    4、【答案】A

    【解析】B项中“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C项中“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D项中“马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这三项均正确。A项中“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自己却一无所得。此处使用不符合语境。

    5、 【答案】D

    【解析】A项“《雅思(IELTS)考试》” 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B项,全部顿号改为逗号,问号前一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号,因为都是陈述语气。C项“《幸运52》” 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冒号去掉。

    【说明】本题考查书名号句号、顿号、引号、问号、冒号的正确使用。

    6、【答案】B

    【解析】A项有歧义,“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修饰“亲属”不明确。C项有歧义“别”管到结尾,还是只管“送礼品”。D项有歧义,到底照片,是孙燕的,还是她拍摄的,不清楚。

    二、 科技文阅读: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层次为B级。解答此类问题要抓住词语的本质属性,A B C项都大而空,因而不对,正确答案是D。

    8.【答案】A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理论的推断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项陈述的对象是“生物”而不是“人类”,不符合体干要求,因而是错误。B、C、D明显正确。

    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判断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B、D符合原文的表述。C项和原文对比去掉了“这些”二字,这些根据原文又是“有毒甚至是致命的物质”这样毫无疑问就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因而是错误的。

    1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推断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根据原文“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可以推断“A.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人类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动植物的质量。”是正确的。 “B项,化学药品和辐射线能够改变生物的根本性质,所以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化学药品和辐射线。”句子本身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错误。C项“可见人类研制化学药品是得不偿失。”缺少根据,纯属是“无中生有”。D项的“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和原文“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对比,就会发现少了“似乎”二子,这样看来D项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三、文言文阅读:

    1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ACD中的义项解释符合语境,B中“敏”的语境含义应该是“迅速,敏捷”,引申为“聪明、机智” 的意思;解释为“敏感”显然错误。

    12.【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与用法。A中“之”均为助词,调剂音节,可以不译;C中的 “以”都是介词,可解释为“因为”,表示原由;D中的“且”都是副词,可译为“将要”,表示时态; B中“广遂上疏乞骸骨”中的“遂”是连词,可解释为“于是,就”,表示承接,“遂自投汨罗而死” 中的“遂”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

    13.【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得能力。其中①④⑥是疏广回答昆弟老人劝告的话语,分别说明自己也疼爱子孙,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乐于拿圣主的赏赐“与乡党宗族共飨”,这些并非是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体现;②③⑤都是直接表明其对子孙教化方面的言行。

    14.【答案】B

    【解析】B项中“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可能是对原文“如此不去,惧有后悔”的误解,原文的含义是说“如果不趁此机会离开官场,恐怕以后悔恨”。其余各项与原文意思吻合。

    附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 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四、(18分)

    15.【答案】(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16.【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17.【答案】(4分)(1)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为有源头活水来

    (3)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两句出自课内,一句出自课外,都是常见名句。(2)句中要注意“为” 容易误写为“唯”。

    五、(18分)

    18.【答案】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

    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

    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如果找到原文“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总结出答案是不难的。

    19.【答案】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

    少喝有眼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

    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根据原文“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是容易得出答案的。

    20.【答案】“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

    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鉴赏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根据原文“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推知作者的观点是不难的。

    21.【答案】A D

    【解析】B项中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是错误的。C项“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不是反语,因而是错误。E项“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表述跟20相比较,明显有误。AD是正确。

    六、(12分)

    22.(4分) 【答案】例① 横挑鼻子竖挑眼 例②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适合语境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熟语的应用,非常贴近生活的实际。

    23.(4分)

    【答案】例:① 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

    ② 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提醒您带上雨伞。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解析】本题形式新颖独特,侧重语言思维与表达,但学生可能缺乏生活积累和实际训练。“知识性”包含很强的地方色彩,“趣味性”要求语言活泼灵动,“人文性”带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答案应该是丰富的。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24.(4分) 【答案】第一题例: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学习中有很多诗文名句就是对联,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对联很常见,春联、喜联、园林风光楹联等,稍微留心,不难领会。学习并制作一些对联对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七、[60分]

    25.(60分)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做辨证的分析,如下面例文的作者做的就挺好:“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人生是坎坷的,是曲折的,坎坷与曲折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不清楚它在什么时间会降临在我们的头上,但我们不可能因担心、惧怕而止步不前,我们必须笑迎一切,昂首阔步,走过去。”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