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1962年高考语文题
2008-8-24
点击数:  3094

  • (以100分为满分)

    作文题:

    1.说不怕鬼

    2.雨后(任择一题)

    注意事项:

    1.要分段、标点。

    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以100分为满分)

    五、

    1.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在原文上标点,不必另抄题),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占总分15%,翻译占总分70%)。

    2.解释上边这段文言文里加点的词(占总分15%)。

    1962年试题答案


    作文评分标准说明:

    1.以100分为满分。

    2.评阅试卷时,应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文表达能力。

    3.对思想内容的考察,应根据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要作不恰当的要求。如果个别试卷立场观点有错误,思想感情不健康,应酌情扣分。(但不要把文字表达上的问题看作是立场观点的问题。)

    4.对语文表达能力的评定,要求必须严格。如果文字方面毛病很多,即使思想内容尚有可取之处,也不宜多给分。

    5.作文内容必须切题。如有不切题的,应酌情扣分。离题太远的,不能给予及格分数。

    6.评阅试卷前,必须认真讨论评分标准,并抽取若干试卷进行比较研究,定出标准卷。在评卷过程中,应根据标准卷随时比较研究。复查工作应认真进行。

    作文评分标准:

    第一类 80-100分

    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段落分明,结构完整,语言简练、生动。

    第二类 60-79分

    内容充实、具体,有条理,段落分明,语言通顺,病句较少。

    第三类 50-59分

    内容不够充实、具体,尚有条理,语言基本通顺,有些病句。

    第四类 40-49分

    内容空洞,条理 较差,语言欠通顺,病句较多。

    第五类 39分以下

    内容空洞,没有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甚多。

    标点、字迹、卷面等方面的扣分办法:

    1.标点有错误的,酌扣1-5分。

    2.错别字按其错误的程度和性质,酌扣1-10分。

    3.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扣1-5分。

    (以上三项扣分总和不得超过15分。)


    一、1.戚 2.哗 3.骛 4.绌 5.厉 6.鉴 7.蹈

    二、1.“扑”改为“仆”,“催”改为“摧”。

    2.“尽”改为“禁”。

    3.“捍”改为“悍”。

    4.“喻”改为“渝”。

    5.“浮”改为“肤”。

    6.“兰”改为“蓝”。

    三、1.“况且”改为“何况”。

    2.“对”改为“在”。

    3.“宁可”改为“与其”。

    4.“所以”改为“就”或“那就”。

    5.“毕竟”改为“究竟”或“到底”。

    6.“尽管”改为“不管”或“不论”。

    7.“发展”改为“促进”或“加强”。

    8.“反而”改为“因此”“因而”或“所以”。

    四、我们认为,美国的这些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

    五、1 标点符号和译文: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有个女人白天在水边洗衣服,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①。忽然有一只老虎从山上奔下来,这个女人就慌慌张张地跳进水中躲避,那两个小孩子可还是自由自在地在沙滩上玩着。老虎盯着这两个小孩看了好半天,到后来甚至用头去碰这两个小孩,以为也许可以叫他们害怕起来②。可是这两个小孩傻里傻气地简直不感到惊讶,终于老虎也只好走了。想来老虎吃人是要先向人摆威风的,但是对于根本不害怕的人来说,这威风就没法摆了吧?

    ①这一句也可以译成:“有个女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

    ②这一句也可以译成:“以为也许可以叫他们当中的一个害怕起来。”

    2.词语解释:

    之(沉水避之):它,指老虎。

    卒:终于,最后。

    意,料想。

    之(不惧之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