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1987年高考语文题
2008-8-24
点击数:  3907
  • 一、下列四个词语中加红字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
    1.不遗余力
    (A)漏掉 (B)剩下 (C)丢失 (D)赠送
    〖答〗( )
    2.将信将疑
    (A)将要 (B)拿 (C)带、领 (D)且
    〖答〗( )
    3.大相径庭
    (A)直  (B)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C)经过 (D)门外的路
    〖答〗( )
    4.咸与维新
    (A)交往 (B)赞许 (C)参加 (D)给
    〖答〗( )
    二、选出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2分)

    〖答〗( )
    三、下列成语典故都跟历史或古代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有关,从后面的四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3分)
    1.随俗为变 2胡服骑射 3鸡犬升天 4封狼居胥 5望帝啼鹃
    (A)1.李冰 2.汉元帝 3.成名 4.贾谊 5.关汉卿
    (B)1.李冰 2.赵武灵王 3.刘安 4.刘义隆 5.窦娥
    (C)1.扁鹊 2.汉元帝 3.成名 4.辛弃疾 5.白居易
    (D)1.扁鹊 2.赵武灵王 3.刘安 4.霍去病 5.杜宇
    〖答〗( )
    四、下面的四段选自要求背诵的课文,找出其中字句、出处无误的一段。(3分)
    (A)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去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答〗( )
    五、下面三组列出的都是课文的篇名,三篇是同属一类,分别从A、B、C、D中选出与画线的三篇同类的一篇。(3分)
    1.《甘薯疏序》《<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
    (A)《送东阳马生序》 (B)《鲁迅的精神》
    (C)《陋室铭》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答〗( )
    2.《小石潭记》《长江三峡》《游黄山记》
    (A)《威尼斯》 (B)《苏州园林》
    (C)《桃花源记》 (D)《雁荡山》
    〖答〗(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梦游天姥吟留别》
    (A)《敕勒歌》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过零丁洋》
    〖答〗( )
    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 )
    七、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甲 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乙 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会门口。
    (E)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答〗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
    八、“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4分)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答〗( )
    九、下面的五句古文的译文,只有两句是符合原意的,把它们找出来。(3分)
    (A)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译文)醒来时只看到枕席,方才的烟雾云霞都不见了。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我所喜欢的是“道”,进入了技艺的阶段了。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在那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度,致力耕织,修治攻战的器械,在国外实行连衡而和诸侯相斗。
    (D)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译文)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开来吃。
    (E)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宝重器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文)诸侯都很恐惧,在一起会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器重宝和肥沃的土地,来送给天下之士。
    〖答〗( )( )
    十、下面句子中的加红的词,有的是人称代词,有的不是。各句分别属于A、B、C、D中的哪一种?请回答。(4分)
    (A)两个都是人称代词
    (B)两个都不是人称代词。
    (C)前一个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不是
    (D)后一个是人称代词,前一个不是。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答〗( )
    2.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以结盟好。〖答〗( )
    3.予我千金,吾生若。〖答〗(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答〗( )
    十一、现代文阅读(24分)
    1. 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中,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2分)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象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
    (A)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答〗( )
    2.下面引号的三段话反映了作品中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分别选出贴切的一种,把答案填入表格内。(3分)
    (1)(鲁大海被打后,鲁侍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雷雨》)
    (2)(祥林嫂第二次回鲁镇后,经常说)“我真傻,真的,……”(《祝福》)
    (3)(小菲利普把50个生丁给了于勒,心里默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
    (A)感慨万端,意在讥讽(B)满腹辛酸,欲说不能
    (C)生性懦弱,本质善良(D)随机应变,不露痕迹
    (E)骨肉相离,难舍难分(F)怜悯同情,感到不平
    (G)痛苦不堪,悔恨莫及(H)惊疑不定,闪烁其词
    〖答〗(1)( );(2)( );(3)( )
    3.“又如槲寄生,它从某些树木吸取养料,它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它是雌雄异花,又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我们假使仅取外部环境,或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和好几种其它生物的关系,必定是同样不合理。”《<物种起源>导言》中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4分)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它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它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
       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说它对,因为语言总是跟着思想走,思想明确,语言也就会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就会混乱。如果不先把意思想好而就下笔写,那就准写不好。所以学好说理文,首先就要学会思考,而这要深入生活,掌握事实,再加上对分析和综合的思想方法的长期辛苦训练。谈到究竟,难还是难在这个方面。
       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1)a语言和思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在生发的,在生发时语言和思想在密切联系中互相推动着。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1)b在多数场合,(2)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对所要说的道理总要有一些情感,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3)a,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3)b地涌现出来。(4)A这是写作中的一种乐境,往往也是写作的一个难关。(4)B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4)C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4)D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象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乱”,思路好象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意乱。就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有两种经情况要避免。一种是松懈下去,蒙混过关,结果就只会是失败,理不通文也就不通。另一种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勉强继续绞脑汁,往往是越绞越乱,越想越烦。这时候最好是暂时把它(5)a放下,让头脑冷静下来,得到了足够的休息,等精力再旺时再把它(5)b提起来,进行一番冷静的分析,做到“表里精粗无不到”,自然就会“一旦豁然贯通”,令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在这种情况写出的文章总会是(3)c,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很周全。多年来我体会到:读一部理论性的书,总要等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要义复述一遍以后,才能对这部书有较好的掌握;想一个问题,也要等到用文字把所想的东西凝定下来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的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是片面的。
    (1)按照规定的要求改写文中(1)a、(1)b两处画线的句子,改写时要求内容和语气与上下文衔接。(2分)
    (1)a设问改直接陈述
    原文: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

    (1)b将“把”字句改成不用“把”(或“将”)的句子
    原文: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2)文中(2)处原文一共有下面5个句子。在句后四种排列顺序中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
    甲 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的想法
    乙 我并不打什么腹稿
    丙 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丁 一切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戊 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
    (A)乙,丁,戊,甲,总之,丙。
    (B)甲,戊,乙,丙,总之,丁。
    (C)乙,甲,戊,丙,总之,丁。
    (D)甲,丙,戊,丁,总之,乙。
    〖答〗( )
    (3)文中(3)a、(3)b、(3)c三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意,从所列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字母填入表格内。(3分)
    (A)滚滚而来 (B)字斟句酌 (C)兴会淋漓 (D)源源不断 (E)信手拈来 (F)意到笔随 (G)刻意雕琢
    〖答〗(3)a( )(3)b( )(3)c( )
    (4)“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
       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的,找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文中已标出(4)A、(4)B、(4)C、(4)D四个位置,把代表正确位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分)
    〖答〗( )
    (5)文中加红的两个“它”字所指代的内容一样吗?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6)作者不完全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因为:(4分)
    (A)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只有表达结束,思考才能停止。
    (B)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先形成观点再进行表达是很少有的。
    (C)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思想混乱语言也必定混乱。
    (D)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语言总是随思想而生发、变化的。
    〖答〗( )
    十二、古文阅读
    下面一段文字引自《孟子》,小字是古人的注解。借助这些注解阅读原文,然后回答问题。(15分)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瘐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有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2分)
    4.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今日我疾作
    (A)今天我出发得匆忙。
    (B)今天我赶快来作战。
    (C)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
    (D)今天我的病犯了。
    〖答〗( )
    (2)问其仆
    (A)问他的卫士。  (B)问君王的使者。
    (C)问替他驾车的人。(D)问他的左右侍从。
    〖答〗( )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答〗( )
    (4)发乘矢而后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
    (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D)射了四箭然后背转身。
    〖答〗( )
    5.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
    (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
    (B)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
    (D)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6.“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指的是_________(答案不超过两个字)。“去其金”是为了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六个字)。(2分)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3分)得分
    注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两题共50分)
    (一)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10分)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了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码两个占一格);
    2.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点),字数超出要扣分;
    5.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的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打草稿处)
    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二)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40分)
    题目:_____________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分)1.B;2.D;3.D;4.C
    答对两个得1分(对1个不给分,对3个仍得1分)
    二、(2分)B
    三、(3分)D
    四、(3分) C
    五、(3分)
    1.B;2.A;3.C;答对1个得2分
    六、(3分)A
    七、(4分)
    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C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B 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3分
    八、(4分)B
    九、(3分)A,D
    十、(4分)1.B;2.D;3.D;4.C 答对1个得1分
    十一、(24分)
    1.(2分)C;
    2.(3分)(1)B;(2)G;(3)F
    3.(4分)B(答对1个得1分)
    4.(15分)
    (1)(2分)
    参考答案:
    (1)a例①:但是,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因为……
    例②:我们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是因为……
    例③:两道手续的看法之所以不完全对,是因为……
    说明:各种改法都要考虑与到上段衔接的问题,因此句序不应调换,如调换,须加适当的衔接性词语,否则算错;此外,还要注意语气的贯通(如是否需要使用转折连词之类),例①如无转折连词,算错。
    (1)b
    例:先打好全篇文章的腹稿而后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
    说明:两个“把”字必须都去掉,否则算错。
    改对一句得1分。
    (2)(2分)C
    (3)3a:C。3b:D。3c:F(3分)
    答对1个得1分
    (4)(2分)(5)(2分)
    (5)(2分)
    (4)B,填B也可参考答案:
    相同,都是指文思(意思相同即可)。
    (6)(4分)A
    十二、(15分)
    1.(1分)都是师徒关系(意思对即可),有一处错不给分
    2.(2分)A孟子;B庾公之斯(答对1个得1分)
    3.(2分)
    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答对一处给一分,单双引号打错的不给分。引号打在点号里面不扣分。
    4.(4分)
    (1)D;(2)C;(3)A;(4)C(答对1个得1分)
    5.(1分)B
    6.(2分)箭头(镞)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答对1个得1分,超过字数不给分
    7.(3分)
    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象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译文意思对即可。注解1分,译文2分。译文有误,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写作(一)(10分)
    示例:去年四月,地处水乡的A县育民小学想请教练在校内办学生游泳训练班。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有的说:“水里泡大的孩子还训练什么!”但学校认为,办班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水里泡大的孩子也需要理论指导和科学训练。学校说服了家长,在五月办起了训练班。一年后,学生游泳水平明显提高,学校还夺得了县小学游泳团体冠军。(145个字,连标点占159格,点号和引号可共占一格)本题评分采取扣分办法。满分10分,参照以下几项分别扣分。
    1.内容欠缺者按一下标准扣分:
    (1)地点、单位每项1分;
    (2)办班时间和时间线索必须交代清楚,否则扣1分;
    (3)家长的两种不同反映各1分,学校办班的两个目的的各1分;
    (4)学校的地理条件未交代的扣1分,没有写聘请教练的扣1分;
    (5)事件经过叙述不清者扣2分,未写结局者扣1分。
    2.超出190字(含标点)的,每5个字扣1分。
    3.一个病句扣除1分。扣完本题所得分为止。
    说明:本题采取新的评分方法,建议组织专人评阅。
    (二)(40分) 
    说明
    1.评卷宜从三类卷入手,以此分为界线,确定类别。
    2.不写题目的扣2分。
    3.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不清的酌扣1—2分。
    4.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加1—2分;反之,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酌扣1—2分。
    5.加、减分数,不能超出本类卷的上下幅度。
    6.对于不足400字或没有写完的作文,应区别情况,参照评分类别酌情处理。
    7.凡认为思想内容有错误或其他方面有严重问题的试卷,提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