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名师精讲高考文言断句
2017-11-28
点击数:  22893
  •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高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例子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 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览》)

    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成了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

    (1) 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自知别于禽兽。(《礼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本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2) 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

    标点者把非第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非但,也就是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即时巩固 请根据断句的要求,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错误。

    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宪问》)

    答:                                                                        

    答案 需断为: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子路问应该怎样对待国君,孔子告诉他:不应该欺骗国君,而应该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君的错误。这里关键是要懂得两个词的意思,一是,动词,侍候、对待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事情;一是,是犯颜直谏,也就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君的错误,而不能理解为冒犯

    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答:                                                                        

    答案 甚矣吾衰也的谓语,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谓语,谓语提前有强调的作用。标点者误解语法关系,造成标点错误。正确的标点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已经老得很厉害了,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3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唐语林》卷一)

    答:                                                                        

    答案 应把径山后的句号改为逗号。因为原来标的违背情理。不是因为法钦道高,就居径山,而且后面的时人谓之径山长者成了与上文没有关涉的独立句子。

    Ⅱ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1标名代,定句读

    (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任意而行。孔子伤感礼乐崩废,因而追研经术,以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观其著述,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为后世留下六艺纲纪。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精要点拨

    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尔、汝()、公、卿、君、若(表示”),彼、此、其、之等。

    2借动词,定句读

    (2015·湖北)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

    王慎中为文, 仿 ,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然后再据意断句,抓住”“已而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根据王慎中”“唐顺之等主语的改变以及高谈”“”“”“”“师仿”“得力”“不服等谓语动词的变化来断句。

    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跟从他学习。

    精要点拨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而动词统统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动词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3找虚词,定句读

    (2013·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矣。(取材于《中论·修本》)

    答案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文段,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应在句首,应在句末,行善者”“为恶者作为叙述对象应在句子开头。还要利用本语段句式比较整齐的特点,如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等。当然,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的时候,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候,行善的人不能获福,为恶的人不会得祸,这只是不合常规的现象。聪明的人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怀疑正常的法则,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祸患到来的途径。得福还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就行了。

    精要点拨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对话标志的词语:曰、谓、云、言等。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其他: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字前面要断开)

    4察对话,定句读

    (2012·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使 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文段,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精要点拨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回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

    5辨句式,定句读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遂发命。(选自《左传·之战》)

     原轸:晋军统帅。死君:忘记晋文公。伐吾同姓:秦伐郑灭滑。

    答案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参考译文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辛劳,(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 原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长远利益考虑,也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

    精要点拨

    根据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可进行断句。“…………,或含有表示判断关系的词(”“”“”“),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孰与……”“……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根据固定结构,如……”“……”“……”“得无……”“无乃……”“……”“何以……”“与其……孰若……”等也可进行断句。千万不要把固定结构拆分开。

    6明修辞,巧判断

    (2013·江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6)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答案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句式的对应关系和特殊虚词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先通读画线部分疏通大意。从中不难看出贵诈力贱仁力相对,相对,富者贫者相对,国强弱国相对,这些词语领起的句子构成四组对比句。

    参考译文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谋划,通过对物价贵贱的控制,开发山海资源物产,使得诸侯前来朝拜,凭借小小的齐国,显赫地成就了霸主的名声。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开发土地资源,(使魏文侯)成为强有力的国君。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之间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它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延续到秦,最终使海内统一。


    精要点拨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修辞技巧,有的讲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的讲究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断句时可以利用这些修辞现象。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综合、灵活使用标志断句法

                和无标志断句法


    在上面介绍的断句方法中,像找虚词”“察对话”“辨句式”“明修辞都是有标志断句法,而标名代”“借动词都是无标志断句法。在具体实践中,这两大类方法要综合使用,更要灵活使用。

    一、要灵活使用标志断句法

    断句一靠理解文意,二靠标志词。用标志断句法断句既快又准,考生大都在用此法,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判错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不少标志词标志的位置不同,像”“且夫”“这类词是句首虚词,”“”“这类词是句尾虚词,一般借助起来没有问题;但像”“”“”“”“这类虚词,其位置很灵活,可作为句首标志词,也可作为句尾标志词,若不了解这一特点,就会出现判错的情况。如,可以放在句中表停顿,可以在它后面断开,但当它作代词讲时,就不能断开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像该句中的后就不可断开。

    所以在使用标志断句法断句时,对于一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虚词不可先入为主,要结合语意,灵活使用,准确判断,不能硬套方法。

    即时巩固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答案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答案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参考译文

    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二、要灵活使用无标志断句法

    断句是高考文言文中常考的题型,以前句子多有一些指路碑式的标志,比如有一些语末助词,如”“”“”“”“”“”“”“等;还有一些句首助词,如”“”“至若”“若夫等。有时根据这些词语就可以点断了。可近年来的文言断句题中却有意减少了这些标志式的词语。

    没有标志式的词语的句子如何进行点断,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规律可寻?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2011年广东卷文言断句题: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然以少共艰苦/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

    通过研究答案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词。

    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词还要考虑全面,就是找谓语中心词,还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另外,当然要借助语境断句。高考目前采用的均是有语境断句。考生可首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即时巩固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3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答案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参考译文

    南顿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子核,想把它带回去 ,又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子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用一只猪来答谢您。眼痛这种小病,自己也会痊愈。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李树能使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远近轰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李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便种下的。于是就把树砍了。

    4客作(佣工)田不满(人名),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憨且悍,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曰:人移我于此,非我当路也。不满又叱曰:尔何不祸移尔者?髑髅曰:彼运方盛,无如何也。不满笑且怒曰:岂我衰耶?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不满冲之竟过。惟闻背后呜呜声,卒无他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答案 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

    参考译文

    佣工田不满,夜晚出行迷了路,错误地经过废墟墓地之间,脚踩到一个骷髅。骷髅发出声音说:别毁坏我的脸,(否则)将降祸于你!田不满性格刚直且勇敢,斥责道:谁派你挡道啊?骷髅说:别人移我到这里,不是我要挡路啊。田不满又叱责道:你为什么不降祸于那个把你移过来的人啊?骷髅说:他的气运正盛,我不能对他怎么样啊。田不满又好笑又好气地说道:难道我的气运就衰弱吗?害怕厉害的而欺侮衰弱的,这是什么道理啊?骷髅发出哭泣的声音说:您气运也盛,所以我不敢(对你)作祟,只是用空话来恐吓啊。害怕厉害的而欺侮衰弱的,人()()都是这样,您就()责怪鬼干吗?哀求你(将我)埋进土坑中,算是你对我的恩惠呀。田不满怒冲冲地走过去。只听见背后呜呜的声音,终究也没有其他不正常的事情发生。

    文言断句考场三步

    1.关注语句层次。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错断。通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2.先易后难。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3.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不妨一试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指传主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以下俱贬秩。(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答案 C

    解析 父忧未终中间不可停顿,父忧为专有名词,较为常见,与未终构成主谓句,可在未终后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职方员外郎”“郎中为专有名词,前边要出现与授予或任免相关的词语,分别是召为”“不果出是文言习惯用法,译为结果没有出任未终”“不果出”“不任战均为带否定词的谓语结构,要视作整体。从语境看,后的内容为宾语,缺伍三万有奇可联想到《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的停顿,据此可以排除A项。

    参考译文

    倭寇蹂躏长江南北。赵文华出京巡视军队,上疏推荐唐顺之。朝廷起用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任。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后,(唐顺之)被征召做了职方员外郎,并晋升为兵部郎中。朝廷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核查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总督王以下各官员因此都遭贬官。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