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2008-3-18
点击数:  2922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井然  栉风沐雨  卷帙浩繁  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  宏观调控  曲肱而枕  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  议论精辟  臧否人物  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  歆慕不已  万马齐喑  馨香满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  变换莫测  脉络  融会贯通

     B.竣工  仗义直言  姆指  荒谬绝伦

     C.影牒  旁征博引  辞书  沓无音讯

     D.禆益  湮没无闻  坐落  矫揉造作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奶奶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母氏所养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①因留养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北京卷)

    第II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 第II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 (18分)

    11.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 马 无 故 亡 而 入 胡 人 皆 吊 之

    ②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③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④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近 塞 之 人 死 者 十 九

    ⑤ 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 化 不 可 极 深 不 可 测 也

    12. 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

    14.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四.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提示的那样。

    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提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其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则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15. 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 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 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 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16. 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 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 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17.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B. 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提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

    C. 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D. 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18. 文中提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五.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做研究作家心理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

    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

    就说普希金的画像吧,这是他最热衷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条,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紧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腮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

    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是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用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明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

    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

    没有人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种有着大段大段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

    文人画在中国文坛很普遍。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全然两样,绘画的基础又是素描与速写,讲究解剖学与透视学,若要从事绘画必需先经过一整套专业训练。很难!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崇尚琴棋书画兼能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要“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西方强调的是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很难逾越。

    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19. 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应视为一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B. 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受到歧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偏见。

    C. 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的绘画出自他的自我意识。

    D. 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既“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

    E. 普希金妙笔作画,虽不够专业,却逾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壁垒。

    20. 第1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 生命气息的载体

    答:

    ② 心灵欲望的载体

    答:

    21. 简答。(6分)

    ① 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

    答:

    ② 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

    答:

    22. 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4分)

    答:

    六. (12分)

    23. 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凡事过犹不及, ,(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 超越了这个度

    ② 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 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 成熟也是有度的

    24. 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4分)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就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了边儿,多有分寸!又如,

    25. 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4分)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七. (60分)

    26.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800字。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第I卷(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答案】A

    【解析】A项全都读zhì。B项“肱”读gōng ,其余都读hóng 。C项分别读pí\pì\pǐ\pǐ。D项“喑”读yīn,其余读xīn。

    2.【答案】D

    【解析】A项中“变换莫测”中的“换”应为“幻”。B项中“仗义直言”中的“直”应为“执”,“姆指”中的“姆”应为“拇”。C项中的“影牒”中的“牒”应为“碟”。

    3.【答案】C

    【解析】第一处划线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第一空中应填“如果”。第二空前后为递进关系,因此应填“甚至”。后一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此应填“而且”。

    4.【答案】D

    【解析】A项中“从长计议”指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本句中把它误用为“从长远考虑、打算”的意思。B项中“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用来形容人贫穷。C项中“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句子望文生义用作“文章不加标点”。D项中“名噪一时”形容一时之间名声很大。词语使用恰当。

    5.【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与“重任”搭配的动词,应在“要”后加上“担负”。C项语序不当,应把“不是”调整到“质量”之前。D项语意赘余,“躬耕修典”与“编纂”语意重复,最后一个分句可改为“躬耕修典三个春秋。”或“进行了三个春秋的编纂。”

    二、(共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6.【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A中的“数”在文中是副词,解释正确;B 中的“除”在文中是科官制度用语,意思是“任命、授职”,解释正确;C项中“市”意思是“购买”; D中的“两”的含义可能学生并没有在课内学过,但其含义是“相互”,表示双方施行或遭受同一行为。

    7.【答案】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与用法。A中①②的“为”,都表示被动,介词,可以译为“被”;B①中的“若”是连词,可译为“假若,如果”, ②中的“若”是代词,可译为“你”;C①中的“因” 是连词,可译为“就” ,, ②中的“因”是介词,可译为“由”;D中的“乎”虽然都是语气助词,但①中的“乎”,表示反问语气,②中的“乎”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吧”,用法类似,意义不同。

    8.【答案】 D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句语意的理解,首先要补充省略成分,使文意贯通,根据原文判断省略的应该是前面的“当直佐僚”,辛公义身为“牟州刺史”是主审,是不会“侧坐讯问”的。其余正确。

    9.【答案】 B

    【解析】①是其“任太学生”,并非属于“勤政爱民”方面;②是针对“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的风俗,辛公义的想法,不是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③强调其爱民,④⑤说明桑怿正直清廉;⑥是他助人的具体行动。

    10.【答案】 D。

    【解析】这里的转述有误。原文“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这里显然是将几件事情杂糅在一起了。

    第Ⅱ卷(共120分)

    三、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答案】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附全文标点: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附参考译文:

    靠近边界上的人里有个很会占卜的,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去了,别人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福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别人来向他道贺。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灾祸呢?”家里有很多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他的胯骨,别人者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说不能变成福呢?”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地侵入边界,成年的男人都拿起弓来去打仗。靠近边界上的人,死掉的有十分之九,只有这个摔断胯骨的儿子因为瘸了的缘故,父亲跟儿子能平安地生活在一块儿。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答案】①C ②A

    【解析】①题中C项“尚余”句写出红梅“雪霜姿”的孤傲,没有什么“透露出一丝无奈”。②题中A项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自己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自成一片春光,保持高洁、孤傲的梅格,坚持保持自己的节操。其实这两处错误容易看出,因为这与整首诗的风格不和谐,也与苏轼一贯的操守迥异。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蕴内涵的比较辨析把握。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决非红莲诗”的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皮诗所描绘的白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而石曼卿《红梅》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这里共有两问,实际可合二为一。比较鉴赏的角度很新颖。

    14. 【答案】(4分)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解析】两句均出自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都是常见名句。该句的考查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

    15.【解析】根据第四段,可以看出“朊毒体”指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A是一个特例,C只说明位置,D只是一种可能性。

    【答案】B

    16.【解析】C项“这种蛋白质”是指CPEB,这样排除AB两项,D项是说CPEB合成的蛋白质作用,也可排除。

    【答案】C

    17.【解析】A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只能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不正常发挥作用的认识是错误的;B文中没有这样的信息;D只是“可能”“进一步研究”,把可能说成已然。

    【答案】C

    18.【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

    【答案】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9.【答案】 A E

    【解析】B项说法无依据。C项,文中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说“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绘画出自他的自我意识。”D项“用诗歌思想”是列夫·托尔斯泰对普希金的评价,“用画思想”是本文作者对普希金的评价。这些都不是评价托尔斯泰的。

    A这篇文章写了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并且谈到东西放的区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C普希金做画是在诗情之下激发出来的,是诗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并不能说不用画笔,就是自我意识。B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并没有受到歧视,只是没有做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来重视,不存在着文化偏见。D文中没有说托尔斯泰也用“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同时,这句话是托尔斯泰对普希金的评说。

    20.【答案】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

      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题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可以整合出答案。

    21. 【答案】① 略 ② 总起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解析】①此题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的考查。本题要求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意思对即可。②根据文章内容对句子进行概括的考查。依据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理解回答。总起说来,作得要强调东西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成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22.【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学生肯定了解的事实,如苏轼文章、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

    六、

    23.【答案】顺序:②④①③

    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

    【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语言运用的连贯。前文谈过犹不及,后文是成熟“过”的表现,这样句③应放在最后,与后文表现相接。句②与前文相接,句④句①为一小类,放在中间。

    24.【答案】略

    【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语言的运用。说无关紧要的闲话,说是“摆闲盘儿”,摆和“闲盘儿”结合,让说闲话多么有形象!又如,挨枪子,说是“吃黑枣”,枪子和“黑枣”有形似,真是很形象。

    25.【答案】略

    【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仿写。

    七、(60分)

    26【写作提示】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从内容上看,“包容”有包含、容纳之意,涉及到人的品德修养,题意不难理解,考生有话可说。既可正面立意,也可反面立意。并且考生可以联系课文《<宽容>序言》。从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

    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例文】

    宽容是阳光

    北京一考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语言优美是本文极突出的一点,读下列语句“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真有如饮醇酒之感。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