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2008-3-18
点击数:  2657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天津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至6页,第II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真谛 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B. 包庇 奴婢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 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 嗜好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 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 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 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 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 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欺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7. 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 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C. 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D. 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8. 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A. 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B. 亚洲实现工业化仅用了不到美国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

    C. 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D.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9. 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 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 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10.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 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 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 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 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 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 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 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

    13. 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 数从正伐,志意慷慨。

    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第II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得分

    四.(18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经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8. 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4分)

    答:

    19.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答:

    20. 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答:

    21. 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开篇以“愿乘火车”、“愿乘轮船”、“愿乘飞机”的排比句式实写了旅行之乐,句式整齐,领起全篇。

    B. 文章以追寻和思考人生的真谛为主线,脉络清晰,篇末以点睛之笔,揭示了“春从心出”的深刻含义。

    C. 第三段中“琴弦般颤动的情愫”是指对人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语言新颖、贴切、形象。

    D. 第四段中作者对“以往”和“如今”“害怕走进书店”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突出如今生命水平的提高。

    E. 作者巧妙地以“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比喻往昔岁月的痕迹,以“沙石硌牙”比喻阅读时遇到别字时的感受。

    第:【 】【 】

    六.(12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2分)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

    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②

    ① 改为:

    ② 改为:

    23. 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8字)(4分)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24.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童年是旭日,

    老年是夕阳,

    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

    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七.(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同音字、形声字、形似字。A项“悌”读tì,其余读dì。B项“媲”读pì,其余读bì。C项全都读yì。D项中“峙”读zhì,其余读shì。

    2. 【答案】A

    【解析】B现中“各行其事”中的“事”应为“是”。C项中“积腋成裘”中的“积”应为“集”。D项中“学藉”中的“藉”应为“籍”。

    3. 【答案】C

    【解析】“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展示图纸”“作品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展现”指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因此①句中应填“展现”。“观赏”指观看欣赏,重在欣赏。“参观”指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因此②句中应填“观赏”。“尽管/但”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即成事实的。句③是说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先承认这种事实;下文再反接,说与上文相反的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因为目前提出的相关理论或模型确实是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阶段,所以③句中应填“尽管”而不能填“即使”。

    4. 【答案】B

    【解析】A项中“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牵萦于心。C项中“不可或缺”指绝对不能缺少的。D项中“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出有因。以上三项均使用恰当。B项中“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此处用来陈述事故的发生率不合适。

    5.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问题”是“过程”搭配错误,删去“孩子的教育问题”中的“的”。C项滥用关联词语,“所以”语体太郑重其事,而且句子前后因果关系不典型。“中旬”与“前后”重复,删去“前后”。D项不合事理,“余震再次发生”不可能“防止”。 “余震”与“防止”不搭配,将“余震”改为“地震”。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冒号、逗号、句号、引号的正确使用。A项“张老师说:”中的冒号改为逗号。B项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应该将“沉沦”后的问号改为句号。C项“正如古人所云”的“云”后加冒号。或者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7. 【答案】C

    【解析】C项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先进国家,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8. 【答案】D

    【解析】由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三行,可以得出从1992年的16%提高到30%的依据是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ABC三项是个别地区和国家实行技术跨越取得的成绩,不能做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30%的依据。

    9. 【答案】B

    【解析】B项说只是日本的情况,犯了以偏盖全的毛病。

    10. 【答案】A

    【解析】原文中只是说“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欺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A项犯了以偏盖全的毛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 C项中的“及”是“追赶”的意思。

    12. 【答案】B

    【解析】A中的“所”都是代词,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 B中前一个“其”,副词,表祈使或希望语气,可译为“可要”;后一个“其”,代词,指代屈原。 C中 “乃”是副词,可译为“才”或“就”;D.中的“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

    13. 【答案】D。

    【解析】①说明他的志向,②③说他好武,不好文的性格;都与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的评价无关。

    14. 【答案】D。

    【解析】D不是曹操,而是曹丕。

    第II卷(共108分)

    四.(18分)

    15. 【答案】(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附参考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 字子文。小时侯善于射箭驾车,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不害怕艰难危险。多次随从征讨,志向远大。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好好读书追慕圣人之道,却喜欢骑马弄剑,这只是匹夫之用,不值得提倡。”亲自督促他读《诗》《书》。曹彰对随从说:“男子汉一旦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人,将率领十万骑兵驰骋沙场,驱逐敌寇,建功立业。怎能做博士(那样的读书人)呢?” 太祖曾询问众位王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喜欢当大将。” 太祖说:“为将应当怎样?” 曹彰回答说:“穿着盔甲,拿着长枪,不顾惜生命,做士卒的表率;该赏的一定执行,该处罚的一定言而有信。”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叛。朝廷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出发前,太祖告戒他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受命就像君臣一样,行动都要以王法处断,你要警惕。”

    曹彰北征,进入涿郡边界,叛乱的几千胡兵突然来到。当时军队未来及集结,只有一千多人的步兵,骑兵几百。采用了田豫的计策,坚守险要的关口,敌兵才后退。曹彰追击胡兵,亲自与敌搏斗,射胡人的骑兵,箭响而倒下的骑兵一个接一个。战斗超过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好几箭,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追到桑干,距离代郡二百多里,长史众将都认为刚刚远途跋涉,士兵战马疲劳,又受属地的限制,不能越过代郡,不可以深入敌地,违反将令轻敌冒进。曹彰说:“领兵行军,见机行事,还问什么节度?胡兵并未跑远,追击一定会大破敌军的。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于是上马,传令军中,“怠慢出兵的处斩。”一天一夜追赶上了敌兵,出击,大破敌兵,杀死俘虏的数以千计。曹彰于是加倍犒赏将士,将士都很欢喜。当时鲜卑大人轲比能率领几万骑兵观望双方的强弱,看到曹彰奋力拼杀,所到之处,都被打败,就请求臣服。北方完全平息了。当时大祖在长安,召见曹彰到行营。曹彰从代郡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曹彰到达后,就按照太子的话说了,功劳归于众将。太祖很高兴,抚摩着曹彰的胡子说:“小孩子竟然如此的神奇呀!” 大祖东征回来,任命曹彰为代理越骑将军,留守长安。大祖到洛阳,得病,快马传召曹彰,曹彰未来到,太祖就去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和其他诸侯到属地任职。黄初二年,进爵为公。文帝三年,被立为任城王。文帝四年,到京都朝见,病死于官邸,谥号为威。

    16. 【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是用大自然的宏伟的音响来比喻琴声的音乐效果。

    (2)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1)小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一挥手”当然是琴师的姿态、动作;“万壑松”前面有“如听”,理解起来当然指琴声的。(2)题既考查了内容,又考查了艺术手法。第四联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使作者已忘掉了时间。

    17. 【答案】(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3)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 【答案】 ① 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 ② 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 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部分段落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答案可从二、三、四段里(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筛选出。

    19. 【答案】 ① 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 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③ 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其实谈论了书与人生的 ,书与人生有哪些关系呢?联系全文能够看出第五段(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是答案集中体现的地方。

    20. 【答案】 ①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事件和行文技巧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由于本题指向明确,从第六段(……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概括出答案并不难。在结构上的作用,只要结合原文,答起来也不难。

    21. 【答案】 A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A项“实写了旅行之乐”错误,因为原句说的很明确“愿乘火车”、“愿乘轮船”、“愿乘飞机”,这当然是虚写。D项“目的在于突出如今生命水平的提高。”错误,根据原文(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可以看出应是现在出版物质量差。BCE符合原文意思,是正确的,在此就不在多作解释了。

    六.(12分)

    22. 【答案】① 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② 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调整语序,要与例句的句式一致,即都改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23. 【答案】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

    【解析】这段话共有6句,各句的中心意思:①钛合金是未来材料,②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③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④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⑤⑥加工完后恢复状态和使用大量加工。主要内容应包括①②③④,⑤⑥可省略。

    24. 【解析】本题四个暗喻合理贴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简单,但涵义丰富。仿写是近年考生熟悉的练习形式,但本题更具有智力和思辩的色彩。难度大些。

    【答案】略。

    【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七.(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入填写)

    【解析】木匠从实用主义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定的内涵。理解这层内涵,对于准确立意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选好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或者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天津卷这道“材与非材”的话题,很容易让人想起朱光潜先生关于三种人对同一棵树不同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的论述,既是引导考生审视人生定位,重新正确认识自我,也是提倡换一个角度,发现自身潜力。考生若写议论文,构思时要拟好全篇提纲,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制胜,分析要深入,例证、对比论证最好都有一些,特别要注意有意识地体现行文的思路。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